







沈松德

馮宣穎

邱郁慈

黃冠檠

食芳,越食越芳!
食芳(Tsia̍h-Phang)在台語中是「吃香」的意思。
我們希望以最原始的感受去推廣糕餅之美,
以美好的滋味觸動人的味覺、嗅覺,與我們所有人的內心。
隨著漢人遷入台灣三百餘年,
糕餅文化在台灣島上生根發芽。
糕餅文化在世世代代的努力與傳承下,
茁壯成為屬於台灣人的一道特殊風景,如同台灣人本身。
1980年代,西式糕餅被引入台灣並深受喜愛,
傳統糕餅所傳遞的美意,
也在西式糕餅逐漸引領市場主流背景下慢慢被遺忘。
我們想要在年輕人社群中再生傳統漢餅與其意涵。
由於傳統糕餅的製程與保存皆不易,
我們想要藉由中西合併的方式,
產出一個運用性高、不限時節,具有傳統意義而又輕便的禮盒。
賦予其新的運用途徑,
讓其能在現代活用,持續地傳遞漢餅的核心精神:祝福。


本組研發出一系列貼近現代飲食文化的糕餅,
製作出一款結合西式點心及漢餅糕點的禮盒。
「食芳」禮盒風格中西合併,
內容物有台灣特色的鳳梨酥(伯爵紅茶口味)、
蛋黃酥(抹茶口味)、綠豆糕(原味、巧克力、抹茶口味)
與兩樣西點:巧克力,與伯爵茶紅龜粿外型的餅乾組成。
禮盒份量精緻小巧,負擔不大,
使用時機面向以設定為日常送禮或朋友聚餐享用為主。
我們希望「食芳」這樣禮盒中西合併、精緻小巧的禮盒,
能以輕鬆的模式成為年輕人在選購禮盒時,
除了全西式禮盒外會考量的選擇。
除食品主體之外,禮盒外包裝是牛皮紙盒,
禮盒上方附上推廣糕餅飲食的「食芳」小誌在禮盒裡面,
封面則貼附LOGO貼紙。





隨著全球化的浪潮,
現代人從出生開始就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禮,
開始崇尚西方的生活模式,
認為其是較為「現代」、「先進」的,
近而否認、排斥自身文化。
而在傳統祭儀、禮儀的簡化下,
新世代亦多不熟悉糕餅的傳統意義,
這個現象在都市人與鄉下人中更是明顯;
都市人對於傳統文化的不熟悉,
源自於這輩年輕人與傳統禮節的脫節,
以糕餅來說,新生代對什麼糕點用在什麼時間,
上頭的圖紋代表的意涵,亦不如長輩般熟悉。
在時間的推進下,漢餅與其美學逐漸在生活中淡出。
我們透過問卷來調查民眾對於傳統糕餅圖騰的識別度,
進而從中探討傳統糕餅對於現代社會的存在意義。
依照性別、年齡、中西式糕餅的偏好、
偏好體積大或小的餅、傳統糕餅圖騰識別、
在哪些節日會送禮、偏好哪些種類當作送禮、
在傳統糕餅送禮上會選擇哪些品項,
作為我們挑選創意糕餅的品項、以及食材的選用。


